


中心充分利用自身教学资源,加强对外辐射和示范作用,在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石油企业中产生很大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①先进的石油工业训练教学理念及体系,引领我国石油工业训练教学发展
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文化积累,使中心依托的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理念:传承“铁人”精神,惟真惟实,彰显个性,注重创新,致力培养中国一流的石油工业高级技术人才。在此理念下,中心立足行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模式、四梯度、五结合”虚拟仿真训练教学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和发展成果,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反响。此教学理念及实践教学体系,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安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国内多所石油高校以及沙特、伊朗等国家教育培训机构中得到辐射和推广,取得了很好效果,引领着我国石油化工实验实训教学的发展。
②高质量的教学及管理水平,有效提高石油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中心依托先进的教学理念、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一流的实验队伍和实验条件、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面向全校20多个专业开设16门实验实训必修、选修课程,开设各类教学实验项目52项,每年接纳3000多名大学生的教学实习和600多名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年完成学生教学工作量20多万人时。同时,中心利用自身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资源优势,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研究生课题研究、大学生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帮助,实行全方位开放;发挥科研资源优势,打通各科研实验室与实验教学中心的界限,在设备及技术资源上做到共享,为教师科研开发和学生高水平训练创新创造条件,有效提高了石油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2013年结束的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高层论坛”上,教育部相关领导专家以中心为例讲解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充分肯定了中心的教学效果。
③面向炼厂、周边高校及地方开放教学资源,推动石油工业工程教育发展
立足本校学生教学的基础上,作为石油能源行业人才工程训练培养的核心基地,中心面向全国各油田、周边高校及地方开放教学,承接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营职业技术学院、胜利学院、黄海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工程训练教学任务,以及齐鲁石化、京博石化、华东设计院、青岛市、东营市部分学生和职工的实习训练和技术培训,每年接受外校及地方实习及培训的人数达1000多人。同时,中心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面向成人教育开放,每年有近万人通过远程教育受益,以良好的资源共享和教学辐射效果推动了我国石油工业工程教育的发展。
④大量教学及科研成果辐射国内外,实现广泛的资源共享
中心结合工程实践教学要求和行业特色,自主研发“重油催化裂化模拟系统”、“轻油固定床加氢模拟系统”、“重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模拟系统”等大量仿真教学装备,模拟工业生产实际条件,实际操控现场生产过程,实现了教学实训生产化、现场实训教学化;开发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涉及20多个模块,时长100多个小时,内容涉及石油勘探开发工业生产整个流程;自主研发的40余种仿真教学装备和高新技术实验仪器装置,填补多项国内空白;这些装备与软件先后被引进到伊朗、沙特教学培训机构以及中国地质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重庆技术学院等数十所高校和齐鲁、华东、京博等炼厂和设计院的培训机构,用于化工实践教学。同时,中心主持编写的系列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料,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北石油大学、齐鲁石化、京博石化等数十个高校和培训机构得到广泛使用,实现良好资源共享。
⑤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在国内外发挥良好示范辐射作用
中心非常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多次主办和协办相关工程训练教学相关研讨交流会;在全国性工程教育相关会议上多次应邀做专题报告介绍发展经验与成果;为多所院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和地方培训机构提供建设规划指导和技术支持;组织教师到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数十所高校以及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交流;接待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沙特、伊朗等30多个国家和国内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60多个高校及培训机构的代表团来访参观学习;多次组织来自各大炼厂及设计院的技术人员培训;年均接待国内外代表团来访交流近100批次;中心成为石油化工实践教育和石油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发挥良好示范辐射作用。突出的发展成果及教学效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2010年两会期间得到中央电视台专题现场直播报道。